- 发布日期:2024-07-29 08:37 点击次数:169
一颗芥菜,何以撬动500万元产值?在梅县区石扇镇松林村配资正规网上炒股,可以找到答案。
眼下,正是芥菜收成的季节。行走在村内,村道两旁的菜地里,一颗颗芥菜青翠欲滴、茎壮叶绿。屋檐下、田地间随处可见晾晒着的芥菜,满眼皆绿。
芥菜是制作咸菜、梅菜干的原材料,松林村是梅州小有名气的“咸菜村”,已有百余年手工制作历史,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芥菜、腌制咸菜,这里出产的咸菜,深受梅州人青睐。
“产业基础很好,但难成规模。”松林村党支部书记、“产业村长”邓荣生告诉记者,过去,单一小作坊、小规模生产是该村咸菜产业最广泛的生产生态。
产业小、散、弱,如何突围?2021年,松林村开启探索之路——成立专业合作社,引领种植户抱团发展。当年,该村集约了100多亩土地种植芥菜,并成立咸菜研发项目部,从种、收、腌、包装、销售等环节入手,统一生产技术、统一质量标准、统一加工包装、统一品牌销售,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。
很快,松林村再次迎来产业发展机遇——预制菜产业加速崛起。合作社随即成立预制菜研发部,研发推广梅菜包、梅菜扣肉、咸菜包等10个预制菜产品,并建立起了预制菜生产车间,探索“1(党支部)+1(产业村长)+N(公司、合作社、种植基地)”的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模式。
依托“咸菜村”金字招牌,通过“传统渠道+互联网+新零售”的三位一体销售模式,松林村逐步打开市场。“咸菜主要走本地和珠三角市场,梅菜干则销往全国各地。”邓荣生说。数据显示,2022年,松林村预制菜销售额达300多万元,联动带农100多户,农户人均增收6000多元,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。
而今,步入该村预制菜生产基地,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忙碌:工人们将采摘下来的芥菜逐一洗净,挂在架上晾晒,等待入瓮制作成咸菜,30至40天才能出瓮。
“这边晾晒的芥菜是用来制作梅菜干的,我们需要‘三蒸三晒’。”今年55岁的村民张利芹是基地最早一批员工,对咸菜、梅菜干以及预制菜制作加工的各项流程,她早已驾轻就熟。
从过去的家庭小作坊生产到如今的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,石扇咸菜产业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,也带动着当地村民持续增收。“我在基地上班,一天收入120元,老公专职管理2亩芥菜和100多株柚树,收成后合作社按质定价收购芥菜,双份增收。”张利芹笑道。
与张利芹一样,固定在基地就业的村民还有16名,而到农忙时,基地还能带动30多名劳动力短期就业。目前,该村共种植芥菜130多亩,总产量90余万斤,大多由合作社收购进行加工。
“除本村外,我们还要从梅州各地收购芥菜,总量约500万斤。”邓荣生透露,2023年合作社总产值已突破500万元,“今年还没开始加工,已经收到了数十吨的产品订单了。”
着眼2024年,抢抓“百千万工程”政策机遇配资正规网上炒股,邓荣生表示该村将继续推动产业向集约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,加大预制菜产业布局,延伸产品附加值,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、拓宽销售渠道,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。